漫谈中产阶级
时间:2005年5月29日19:36
关键词:当代地产
摘要:当代地产

    美国样本中产

    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住在郊区,有一幢(分期付款)两间至四间卧室的房子,两三个孩子,一只狗,两部汽车(一部日本的、一部美国的,分期付款)。门前是修剪整齐的草坪。丈夫每天辛勤工作,妻子在家带孩子做家务,拿薪水后马上开出15张以上的支票付账(房子、车、水费、电费、煤气费、电话费、有线电视费、分期付款的大件商品、5件信用卡的账单、孩子牙医的账单、医疗和人寿保险,或许还有看心理分析医生的账单,等等)。平时看电视脱口秀,周末借两盘录像带,边看边喝可口可乐、吃爆米花,每年圣诞节扎圣诞树,妻子和丈夫都在发胖。”一位国内中产印象中的美国中产。

    大家一起来中产
    “中产”,或者“中产阶级”是一个让很多人眼睛发亮的词汇。围绕这个词汇不是有这样一种说法吗?“人的一生,若没有奋斗到中产阶级,那不是一个成功的人生;一个社会,不能让更多的人进入中产阶级,那是一个必须大力改进的社会。”
或许正因为这个词汇上面附加了太多的东西,它显得有些面目模糊。我们期望通过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厉以宁教授的平易解读,与“中产”来一次抛却浮华的接触。

    中产者一定是安居乐业者

    问:“中产阶级”是一个时髦的词汇,当前对于中产阶级的定义似乎都离不开房子、车子等充分物质化生活方式的描述,您认为是否准确?
    厉以宁:怎样界定现阶段中国的中产者,是一个众说不一的问题。有人认为,中产者就是中等收入者,但也有人认为判断中产者的标准在于财产,而不在收入,有一定的财产比有一定的收入更重要。其实,这两种看法都有道理。中产者,既可以指有一定财产的人,也可以指有一定收入的人,或者两者兼有。
 
    问:有没有一个量化的衡量标准?
厉以宁:究竟拥有多少财产或一年有多少收入可以列入中产者行列呢?这一标准本身是有伸缩性的,而且是可变的。大体上可以这么说,一个人或一个家庭,如果有稳定的收入,有能力(包括通过信贷消费)购买房产或者已经有房,都可以称为中产者。也就是说,他们在财产的拥有收入水平上处于社会中间层次。至于他们从事什么职业,那是次要的。用中国民间的习惯来说,安居乐业应当是判断一个人或一个家庭是不是中产者的标准,换句话说,中产者一定是安居乐业者。

    问:很多人认为,衡量一个人是不是“中产”,还应该有一些精神层面的标准,比如社会责任、公益心,您认为对吗?
    厉以宁:有人说,中产者不是只有财产多少或收入水平高低这样一个标准,还应当有其他的标准,比如说,受教育程度,对政治的关心程度,或者个人道德水准,等等。这些说法都不正确。受教育程度可以作为低收入者上升为中产者的一个重要条件,我们也可以认为中产者普遍比较关心政治;而衡量一个人是否进入中产者行列,归根到底要看这个人拥有的财产多少和年收入多少,如果以其他为标准,就会使中产者概念模糊不清。

    当然,对于中产者来说,他们一定要守法,依法纳税,并且要有社会责任感,要关心周围的人,同时,道德上要自律。这样,将有助于形成一个更好的社会氛围,更加有利于中产者队伍的壮大。

    生活越来越好 中产越来越多

    问:我们周围到底有没有真正的中产阶级?为什么很多人感到中产阶级是个面目模糊的词汇?
    厉以宁:尽管有些人在财产或收入水平上达到了大众认可的“中产者”标准,但是他本人不一定认为已经是“中产者”了。这种不承认可能出于各种不同的想法,比如说:由于市场经济中岗位竞争激烈,有价证券形式的财产的风险性较大,认为自己目前的财产和收入都不算稳定,何必这么早就承认自己是中产者呢?

    由于对国家的政策还不放心,税收政策也不明朗,如果承认自己已是“中产者”,那不等于“露富”了?所以还是稳妥一些好!

    由于看到某些财产上比自己多、收入比自己高的人还没有承认是“中产者”,心里想,自己为什么这么急于承认自己是“中产者”呢?不如等一等再说吧!
  
    虽然由于这样几种心态,一些人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中产者”,但这并不影响中产者队伍正在我国日渐扩大。城市中有房产的人越来越多,自行创业的人越来越多,专业人员越来越多,从事自由职业并获得较高收入的人也越来越多。至于在农村中靠种植、养殖、经商和投资农业而富裕起来的人,也正逐年增加。这表明,中产者队伍呈现成长的趋势。

    让中产生活地更坦然
 
    问:在我国,什么时候中产者才能够成为“中间的大多数”,而不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少数派”? 
    厉以宁:要壮大中产者队伍,“杀富济贫”是错误的思路。“杀富”的结果,只会使得已经进入中产者行业的人感到惊慌,使得本来很可能成为中产者的人感到心灰意冷,这样不仅中产者队伍难以扩大,而且会使经济失去活力。

    有人说,采用高税率(如高额财产税、个人所得税、遗产税等)可以把最富的人拉下来,使他们成为中产者。还有人举北欧一些国家为例,说正因为实行了高额累进制的个人所得税和遗产税,使得这些国家不少很富的人降为中产者了。这种说法是似是而非的,要让中产者队伍扩大,主要是靠把低收入者往上提,而不是把高收入者往下压。世界上任何国家,中产者队伍的壮大主要靠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而不是靠实行高税率把富人降为中产者。

    当人们都害怕成为“中产者”的时候,中产者队伍不可能壮大。只有当人们想成为“中产者”的时候,或者,只有当人们对“中产者”这个概念感到无所谓,不去计较它的时候,中产者队伍才有可能壮大起来。
    也许可以换一个说法,当社会上没有什么人注意“谁是中产者、谁不是中产者”的时候,这个社会已经是中产者在居民中占多数的社会了。根据其他一些国家的经验,中产者队伍是在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扩大的,既不需要故意渲染,也不需要刻意回避。

    问:提到中产阶级,人们首先把它与城市联系在一起,尤其是上海、北京这样的现代化大城市,而您提出要在农村培养和扩大中产者队伍的观点,许多人觉得中国的农村离中产这个词太“遥远”了。
    厉以宁:在中国,农村人口至今仍占到人口总数的60%~70%,要壮大中产者的队伍,应当使更多的农民进入中产者的行列。从发达的国际市场经济的情况可以看出,尽管那里的农民人口所占的比例很小,但大多数农民都属于中产者,因为他们有自己的住宅,有家庭农场或牧场,有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如果中国不能逐步提高农民的收入并使农民家庭的财产存量日益增多,壮大中产者队伍的设想肯定难以实现。

    谁将成为中产

    北大教授萧灼基认为,未来中国中产阶层将主要来自以下五类高级人才:其一,能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的科研人员。他们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技术入股的方式,投入到企业中,如果该企业上市,他们就可获得大量的分红。其二,金融证券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不是指现行体制内的从业人员,而是指民营、外资企业的工作人员。其三,中介机构的专业人员,如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等。这些人的收入在中国加入WTO以后,将越来越高。其四,外资企业中的中国中高层人员。在北京,已经有了所谓的“首代”阶层,即外国公司在中国的首席代表,他们与国外同类人员同工同酬,又享受国内的低廉消费。其五,一部分私营企业家。另外,股市的一些股民也有可能成为中产阶级的一员。

0